宋帝江山_分卷阅读_133
作者:绍兴十一      更新:2020-06-18 08:23      字数:3938
  完颜亮的打算萧山并不知道,萧山此刻正在和张孝祥一起,为赶来的救兵接风。
  城中吃食根本没有什么,接风也没有酒,只有一些凉水,交谈之中才得知,刘錡奉命驻守襄阳,遭遇了金人的部队和萧山送去的消息之后,原本以为完颜亮是想要进攻襄阳,岂料其兵力虽然布置的多,但却根本围而不攻。刘錡这些天都没见到完颜亮,恐怕他亲自坐镇,夺得了信阳,便派了人连夜赶到,正算及时。
  李道本来是不想调兵出来,接到萧山的信后思来想去还是怕得罪这位储君面前的红人,又为了自己女儿的腰板会更加硬一些,便将城中的兵力全部抽调,赶往信阳救援。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虽然解围,但却没带粮食,萧山将这些人全部安置了之后,对张孝祥发愁道:“完颜亮要是还不走,粮食就麻烦了,只够吃个四五天!不能这样被动,明天当再次出击,吃掉它一部分兵力,逼他退去!”
  拂晓时分,萧山再次发动攻击,完颜亮万万没想到入夜交战,才不过一个时辰,萧山会再次发动攻击。
  他一面安排撤退,一面仓促应战,金人的伪军一看自己的抛石机被烧毁,久攻不下,萧山还有了援军,主帅又在准备撤退,根本斗志全无,有的甚至在交战的时候大喊“萧将军我是汉人,饶命!”
  这种情况倒是非常出乎萧山的意料,他根本不知道完颜亮准备走人,只以为完颜亮军中出现了变故,在观察到完颜亮撤退的旗帜东倒西歪,队伍纷乱之后,立刻传回号令,全线追击,并且号称自己的援军有两万之众,又命骑兵马尾巴上绑树枝,来回奔跑以虚张声势。
  这次战斗很快结束,在萧山的一句“丢下兵器,宋军不杀自己人!”的叫喊声中,上千伪军一齐丢掉兵器,坐在地上。完颜亮准备撤退却万万没想到竟会被萧山在这个时候抓到了空子。他一时也不知道萧山到底有多少兵马,只是昨天夜间见到人不少,各个都是精兵强将,此刻见自己的伪军头像,更加顾不得他们,单带着自己的嫡系和亲信,仓皇离去。
  完颜亮这样一跑,萧山就追的更加带劲,直到此刻,萧山才能深刻的理解到《战争论》中的那句“战果一般都是在追击的时候获得,并且会迅速的扩大”是个什么意思。
  本来的交战是萧山稍稍凭借一己之勇站了点点上风,而在这种追击中,优势迅速的扩大,完颜亮所带兵力迅速的瓦解,短短两三天,就已经缴获丰厚。
  萧山带兵追击,他人少不敢追的太紧,害怕完颜亮狗急跳墙回来找自己拼命,他追一阵停一阵打扫金军散落的物资,交货俘虏,一直追出宋朝边境,接近金人城池才收兵回来。
  此次战役可谓宋军大获全胜,萧山缴获了战马五百余匹,俘虏千人,物资粮草不计其数。他将此事上报朝廷,也没对赵构做太大的指望,以为对方对多说一句“卿须努力”。但他却万万想不到,一个月后,在他血战信阳,身负八处创伤,尚且伤痕未愈的情况下,收到的不是朝廷的表彰,而是赵构的责备——汝等不遵和议,挑起事端,实在有负朕之期望。念卿昔日有功,此事不在追究。若再有金兵前来,当约束部属,不要追讨过界,勿慢朕言。
  94、第一更
  让萧山没有想到的,是他血战信阳,身负八处创伤,等到的不是朝廷的表彰,而是朝廷的责备。
  萧山明明知道赵构这种表现很正常,但也忍不住有些失望。张孝祥摇头叹息:“我等如此艰辛,为天子守土,朝廷未免有失偏颇了。”
  萧山听了这话,心中一凛,来这里这么长时间,周围的环境熏染,他竟差点忘记了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战。
  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宋朝再振,为了中华安强,为了实现他和赵瑗当初两人的约定,为了沦陷地的大宋子民……在众多的理由中,并没有一条是为了赵构。那么现在赵构怎么做,怎么看,又有什么关系?
  萧山拍了拍张孝祥的肩膀,正色道:“不是为了皇帝一个人守卫疆土,而是为了国家。他一个人,并不能代表国家。”后世常说,政府和国家不是一回事,爱党和爱国也不一样,虽然在萧山所受的教育里面是党国一体,但这种说法他并不陌生。上千年前的张孝祥却不能接受天子不能代表国家这种话,但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道:“萧兄,这种话可不是你我该说的。”
  刘锜倒是安慰了萧山一番,又夸奖他这次打得不错,并且替赵构解释:“官家也有他的难处,我们做臣子的,不可和他置气。”
  萧山一笑,将这件事情丢到了脑后。
  十多天后,朝廷又送来了一批兵器,说是补上之前折损的,附带的还有一些伤药,以及两名大夫前来给萧山治伤。萧山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虽然并不需要额外的治疗,但上面的这个举动让他的心中稍微好受了一点,毕竟武器和伤药,比起书面的表彰起来,更加让人振奋。
  长江上游一带,平安无事,虽然赵构说不准追讨过界,又说不要违背宋金和议,但刘锜还是命萧山又多派了一些探子,过界前去打听情况。
  敌情很快的打探了回来,这次是完颜亮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对南边用兵,出动的兵力也不多,仅有十多万,在信阳损失掉小部后,依旧有十万之众。
  而根据其粮草的调动和行军的意图来看,完颜亮带着这些兵马,绕道而行,一路往东,意在淮西。
  这次的消息是萧山所派的人报告回来的,萧山立刻将这件事情报告了刘锜,并且也给临安的朝廷送了急信,告知完颜亮怕是要南侵,金军不日就会出现在淮西一带,希望能够早做准备。
  信阳离临安千山万水,兵马调动恐怕要走上一个多月,但送信的只一个人,走的快,七天之后,信已经送到了临安枢密院中。
  签署枢密院事汤思退将此消息报告给了赵构,赵构有些难以相信完颜亮会真的南侵,他一方面下手札给两淮处得将领命其严加守备,另一方面,却不做任何调动军力的准备,反而是给完颜亮上表请求两国永世修好。
  完颜亮要南下的消息,并瞒不住,第二天基本上临安所有的重要官员都知道了。
  以汤思退、叶以问,万俟思等为首的官员,都说此次不过是边境冲突,不易在国内大肆调动兵马,以免引来金国的责问,给其借口大肆入侵。算是附和赵构的意见。
  而以陈俊卿,史浩,赵瑗,虞允文等为首的官员,则主张立即调动兵马,前去御敌,争取主动权。
  赵构在众臣的劝说之下,只是死死的抱定议和,根本不相信完颜亮会南下。
  直到淮西前线,邵宏渊,王德等人传来战报的时候,赵构依旧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完颜亮,竟然真的带兵南下了!
  临安城陷入一片混乱,不少富户都在收拾细软包袱,准备随时逃走,连赵构也不例外。
  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赵构,深知自己手下的一帮军队都是什么样的货色。
  当年金兀术率军南征,尚且还有岳飞,韩世忠这种大将能够抵挡,即便是后世名声不怎么好的张俊,也不是每次都打败仗。
  然而现在,赵构环顾国内,岳飞已经死了,韩世忠在秦桧死后一年便也去世,张俊已经六十五岁,且赋闲在家多年,前些时又生了大病,连路也走不稳了。吴磷镇守四川,刘锜在长江上游,这些人且不说不能动,就是现在调派,恐怕也晚了。
  唯一一个能够指望的就是殿前司指挥使杨存忠,但赵构并不准备动他——因为自己万一要逃跑,还要让他带兵保护。
  前线的战报一封封的传来,赵构又没办法睡个好觉了,常常半夜三更一听说前线传回来消息,便马上从床上跳起来看奏报,然而得到的消息却让他更加心惊。
  完颜亮十万之众,长驱南下,两淮重地,竟节节败退,长江以北尽数丢掉了,金军已经在准备渡江,如果渡江成功,轻骑突袭,抵达临安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一旦金兵抵达城下,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
  赵构一开始还只是私下准备,等得到金兵已经准备渡江的消息后,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宫里的太监来来往往,开始收拾东西。他也调集临安东边海船,准备随时出海逃跑。
  他的这些动作,瞒不了任何人,朝廷中主张留下来的大臣们,都开始苦苦相劝,让赵构不要跑,留下来坐镇——如果皇帝都跑了,那金人长驱南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赵构不为所动,在一次朝会的时候,公开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靖康年间,金兵南下,朕就曾劝大哥逃跑,当时他说天子当守土,结果被金兵围城,二帝北狩,从此天下大乱。后来他给朕来信,说万分后悔当初没听朕的劝告。”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说服赵构这只惊弓之鸟留下,赵瑗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他率先出列,对赵构行礼道:“陛下,我大宋尚有兵力,可以与之一战,未必就会让金兵渡江。臣恳请陛下留下,御驾亲征,必然能够鼓舞士气,将金贼驱除出境!”
  赵构的脸都变得白了,连连摇头:“建王不可意气用事,万万不可!”
  陈俊卿,史浩等人,都一齐跪下:“陛下,不可出海啊!”
  赵构心中又急又怕,匆忙退朝,回到后宫,去见韦太后,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韦太后气的大骂:“老妇还以为回来能过两天安静的日子,九哥要跑,是想要留下我们孤儿寡妇的给金兵欺负吗?在北边受金兵的气还不够,来了南边,还要到处逃跑!”
  赵构被亲娘一顿痛骂,心思稍有犹豫,又去见吴皇后。当年他一路南逃,吴皇后随身保护他,然而现在的吴皇后已经三十多岁,头发上竟有了一丝白发。
  吴皇后跪下垂泪道:“官家,宋金议和十多年,十多年前金兵南侵,尚且能够一战,今日竟要仓促逃跑么?”
  赵构在心中叹了一口气,这些年吴皇后养尊处优,长好了不少,看来已经不复当年了。她的头上也有了一根白发,眼角虽无皱纹,但已经显露出疲惫之意。
  赵构摇了摇头,任何人的劝说,都不能改变他的心意,他依旧命人准备车驾,自己又转到前朝,前朝有些臣子已经离去,然而赵瑗等人依旧跪在地上,希望他不要逃跑,能够承担起一个皇帝该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