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村_分卷阅读_80
作者:
全金属弹壳 更新:2020-07-31 09:48 字数:4169
到了九月,海洋热闹了起来,浩瀚的海面上船来船往,大大小小的渔船让红洋海域变得拥挤起来。
禁渔期结束,这样不光前滩镇的渔民们可以出海,整个红洋甚至大半个中国海的沿岸地区的渔船都开工了。
这样一来,乘坐海钓艇的他收获就少了起来,竞争对手太多,且人家都是专业的渔船,他一艘快艇怎么比得过?
好在前几个月他也赚了不少钱,还有养殖的龙虾和泥鳅、黄鳝来出售,再出海没有什么压力,不能捕鱼就汲取水气好了。
阳光太烈,秋老虎太猛,他晒的受不了就一个猛子扎入水中,享受着充沛的水气源源不断的涌入身躯的爽感。
一边汲取水气,他一边做发展规划。
现在他身上总共有一百五十万块,这笔钱不少,在红洋市区可以买一套套三的大房子,正儿八经成为城里人。
可是这不是他的追求,他想发展海洋渔业,金丹的能力显然在这方面最有用。
发展渔业最好的法子是承包一片海域开渔场,但这开支就大了,初期投资得上千万,他的钱还远远不够。
那么,这一百五十万干嘛呢?敖沐阳琢磨了一下,然后决定去买一艘差不多点的渔船,到时候他去远海赚大钱,攒下钱后开渔场。
浮出水面他踩着水对将军说道:“一定要开渔场,没有渔场发展不起来!这样在海上打游击,小打小闹没意思!”
将军眨眨眼,张开嘴叫道:“汪汪汪!”
出海没什么收获,他便索性早点回去,马上就是小学开学的时候,县里教育局安排的老师赶来了,一些桌椅教具也送来了,他想去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路上经过镇子,他去镇上添置了些家当,买了些吃的喝的。
在超市里他看到了一个猫爬架,想了想就买下了,元首好歹是个洋猫,它一直没有玩具,有点不像话。
回到码头的时候,正好有船出海回来,船上的人在喊:“今天运气好,弄到一批龙虾,有没有要龙虾的?”
有海鲜商立马来了兴趣,问道:“锦绣龙虾?”
船老大笑道:“肯定了,咱们这里也没有缅因龙虾、澳洲龙虾啥的啊,就是锦绣龙虾。”
前来镇码头收海货的商贩们一窝蜂挤了过去,敖沐阳也跟着去看,他刚凑上去就看到有人从人群往外挤:“嗨,龙虾崽子,没意思。”
“嗯,巴掌那么大,买了干什么?老六你它酿的不干点人事,这叫滥捕滥捞知道吗?龙虾崽子你也捞?”
船老大有些恼:“不买拉倒,龙虾崽子怎么了?我捞了怎么了?我不捞还不是被其他人捞走?”
敖沐阳看了看,龙虾数量不少,有一百多只,但确实都是小个头的龙虾,多数只有他巴掌那么大。
有海鲜商感兴趣,问道:“怎么卖?”
船老大说道:“五百块一斤。”
海鲜商顿时摇头:“太贵了,澳洲龙虾才多少钱?一斤顶多一百块,你这五百块也真敢要,二百五十块卖不卖?”
“你这价钱给的骂人啊。”船老大不乐意了。
双方摆出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架势,准备打谈价持久战。
突兀的杀出个敖沐阳:“五百一斤就是太贵,三百一斤卖不卖?卖的话我全要了。”
船老大大喜:“行,兄弟你痛快我也不磨叽,三百一斤,上称,你都拿走吧。”
总共一百多个龙虾,共计二十六斤,敖沐阳回头去镇上取了钱递给船老大:“零头抹去,你数数。”
“行,不用零头。”船老大数过后点头,“没问题,兄弟,你弄走吧。我这里还有别的你要不要看看?喏,这多好的带鱼?多漂亮?”
敖沐阳笑:“这就不用了,我是龙头村的,我也出海捕鱼。”
船老大看了看他,恍然道:“龙头村的?你是不是叫敖沐阳呀?”
敖沐阳一愣:“你认识我?”
船老大笑道:“我大刘家村的,你们村有两个有名的,一个是你敖沐阳,一个是你们那个抠比村长敖志义,哈哈。”
敖沐阳也笑了,他没有细问,收拾龙虾走人。
买龙虾崽子花了不少钱,可这些龙虾活下来再长大,那价值得以百万为单位计算!
不过,私人买龙虾没有打算继续养的,因为养不大,养上一段时间就会死掉,他这也是独一份。
龙虾加上猛虾蛄,他家的鱼池就有些拥挤了。
本来鱼池个头不小,养殖几百个龙虾没问题,主要是吸收金丹水气后,龙虾会彼此厮杀吞噬,他得隔开养殖。
龙虾多了,用隔栏可不行,他想了想,又顺便在镇上买了一些笼子,将笼子再隔开,一个龙虾一个笼子。
反正龙虾生存不需要多大空间,水气可以让它们充满活力,也可以改善它们的肉质和品相。
这些龙虾让他忙活到午夜,鱼池最下面的泥沙底养猛虾蛄,往上摞笼子,笼子里面养龙虾,他开始了立体化养殖。
正好,九月份第二天,龙头村小学正式开学。
本来按照国家规定,小学是九月一号开学,但龙头村小学是刚刚复学,所以开学时间推迟了一天。
县里、镇上对于乡村小学的复学工作都很重视,开学当天,县里教育部门的领导和镇上主要干部都来到了龙头村。
这样敖志义忙活起来,他穿了西服、打了领带,头发抹的油亮,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
敖沐阳没往领导们跟前凑,他去了学校,鹿执紫带他参观了一下焕然一新的校园。
门口正对的影壁重新刷了图案,旗杆换成了新的,操场进行了平整,虽然没有铺上塑胶跑道、种上草皮,但有了足球门、篮球架和乒乓球桌等运动工具,也算正规。
第134章 开学了
拍了拍结实的篮球架,敖沐阳感叹道:“现在学校总算有个样子了,以前实在太差了。”
鹿执紫抿嘴笑道:“操场得感谢你,这里面有你十万块的功劳,大功劳。”
敖沐阳道:“那得给我立个雕像呀……”
他们正开玩笑,有老师急匆匆赶来:“鹿老师、鹿老师,县里教育局的领导到了,咱们得过去迎接一下。哦,我叔叔也在,待会给你们介绍介绍。”
赶来的老师大概三十来岁,一身儒雅气息,浓眉大眼、身材颀长,看上去相貌很不错,就是有点脱发,发际线比较高。
鹿执紫微笑道:“好的丁老师,您先过去,我带我朋友在学校里转转也会过去的。”
男老师看了看敖沐阳,然后伸出手热情笑道:“您好,想必您是龙头村的村民?您也姓敖吧?我叫丁红源,毕业于省师范大学,以前在县红旗小学任教,现在是本校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和体育老师。”
敖沐阳和他握手:“您好,我叫敖沐阳。”
两人握了握手,男老师儒雅的摆手道:“那我先走了,鹿老师你快点过来,你形象好,代表咱们学校接待领导最合适。”
听了这话,鹿执紫顿时皱眉:“啊?接待领导?我来这里是教学还是接触领导的?如果想要接触领导,我不如继续留在省报。”
丁红源讪笑道:“人情世故,人情世故嘛。当然要是你没兴趣就算了,我是觉得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总归是好事,指不定哪天就调到县里了。”
鹿执紫道:“那我更不能出面了,我就是照着龙头村的环境来的。你看,这里前面是大海,旁边是大湖,背靠青山,多美的地方。”
丁红源愕然:“啊?噢噢,对,是很美,不过这地方,这村里的学校它条件终究比不上县里吧?发展空间也不大行。”
说到这里他看向敖沐阳,一脸歉意的说道:“对不起,敖先生,我就事论事,没有瞧不起咱们乡村的意思。”
敖沐阳笑道:“没事,村里的学校跟县里没法比,这是事实。”
鹿执紫双手挽在背后悠然的说道:“可我就是冲村里学校的环境来的,如果要发展,我就不会做老师啦。”
听她这么说,丁红源脸上有点挂不住,讪笑两声后离开。
敖沐阳道:“你刚才的话有点伤你这同事啊。”
鹿执紫用清澈的目光看着他:“那他的话有没有伤到你?”
敖沐阳摇摇头:“当然没有,我就当听笑话呢。”
鹿执紫笑道:“或许他也当我的话是笑话,走吧,带你去教室里看看,现在孩子们都在列队欢迎领导呢,教室里是空的。”
窗明几净,桌椅整齐,黑板崭新,地面平整。
经过修缮,之前破破烂烂的教室终于有了教育场所的样子,不过距离现代化教育场所的距离还很远。
鞭炮响起,这是领导到来了。
鹿执紫是教职工,无论如何得去现场,敖沐阳自己在学校里转了转,等到学生和领导们到了操场,他也跟着去凑了热闹。
聚集了周围村庄,小学的生源数量还不错,六个班级有接近二百号学生。
前滩镇相对封闭、民风彪悍,以前计划生育在这里执行力度就小,这两年政策放松,家家户户更是愿意养娃了。
二百号学生,十二位老师,这教育资源不算差了,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已经相当可观,云贵川有些乡村小学,可能一所学校就一两个教师!
县里的领导、镇上的领导先后致辞,教师代表也进行了致辞,村长敖志义竟然同样上去做了讲话,而且身份是学生家长……
正式开学后,龙头村变得活力多了起来,二百来个学生给一座村庄能带来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敖沐阳忙活搞养殖,他的目标是承包近海、远海搞大渔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得从小鱼池养殖开始干起。
敖志兵老人被他雇佣了过来,一个月给两千五百块,主要帮他喂养龙虾和泥鳅、黄鳝,查看有没有疾病。
因为他给鱼虾们喂食了金丹水气和金滴,它们必然和普通鱼虾不同,这可能被敖志兵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对此他做好了准备,一切就以大红边伊乐藻来应付。
伊乐藻是一种很好的水藻,它营养丰富,包含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茎叶和根须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b等,还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不管对鱼虾蟹还是什么水生物来说,它都是很好的饲料。
下午,敖沐阳正在给龙虾切水藻,这时候树荫下的将军看向门口。
将军变得越来越聪明,现在只要在敖沐阳身边,它有所发现后不会直接开口就叫,而是先示意一下,给敖沐阳一个信号。
敖沐阳注意到了,便也看向门口,这是有陌生人到来。
很快,门外响起一个妇女的声音:“家里有人吗?有狗吗?”
敖沐阳道:“在家呢,谁呀?狗拴着,没事。”
妇女小心翼翼的推开门探出头来,笑道:“小阳,还记得老婶吗?”
敖沐阳仔细打量妇女,圆脸蛋、黑脸膛、身材矮小结实,他隐约有印象,但不是太清楚:“呃,老婶?你过来有什么事吗?”
妇女笑道:“你这孩子离家时间太久,估计记不得老婶了,我是你秋莲婶。忘了吗?我住你姥姥家后头,你小时候去姥姥家,老婶老是抱你,还揪你小鸡鸡玩来着。”
敖沐阳大概记了起来:“噢噢,老婶是你啊,刚才眼熟,但就是想不起来,老婶你过来是?”
他给妇女拿了凳子又倒了冷饮,妇女说道:“小阳,我听说你之前去咱们首都来着?当时去干啥,干厨师是吧?这次回来不走了?”
“对,这次想留在家里发展……”
两人聊了起来,妇女一个劲套他话,跟查户口似的问了他的近况。
敖沐阳大概的介绍了自己的信息,他记起妇女身份后就回忆起了她的一个身份,那就是媒婆,她应该来做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