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重视人才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1-05-27 23:00      字数:2854
  进入工业时代,柏林政府已经认识到人口的重要性,尤其是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劳动力。
  普鲁士王国是全世界最早完成义务教育的国家,莱茵兰地区又是普鲁士王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当地汇聚了一大批基础人才。
  这些人才恰好是普鲁士王国眼下最需要的。在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大,反而是对普通技术工人需求量最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奥地利能够反超英法,并不是说奥地利的技术有多先进,也不是弗朗茨的先知先觉能力有多大,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工程师数量多。
  没有足够多的基础人才,无论技术如何先进,都无法快速转化到工业生产中。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基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后世各国都在搞义务教育,就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原时空老牌帝国坐拥丰富资源,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掉队,就是输在了基础人才数量上。
  等他们反应了过来,时间上已经晚了。竞争对手不可能原地踏步,给你几十年时间培养人才。
  普鲁士王国一直保持着军费上的高投入,国内经济没有崩盘,除了柏林政府政治手腕够强外,人口素质上的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理论上,完成义务教育的人,都有成为一名普通技术工人的潜力。如果努力一下,成为一名工程师也不是不可能。
  大部分低端工程师都是技术工人成长起来的,而基础的文化知识,又是其中的必要条件。
  如果有人进行统计的话,就会发现普鲁士王国人口虽然远远低于英法,但是在基础工程师数量上,比起英法两国也不逞多让。
  如果只是开发普鲁士王国,人才肯定是够用的,威廉一世也不会这么重视移民工作,关键是还有波兰王国需要开发。
  沙皇政府时代,波兰地区实施的是农奴制,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普通人都是纯粹的文盲。
  波兰独立后,虽然比废除了奴隶制,也下力气发展过教育事业,然而结果并不乐观。
  理想主义政府制定政策,从来都只看表面,怎么好就怎么来,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
  波兰政府忽视了师资力量不足和财政匮乏的事实,盲目的跟风义务教育,甚至做得比普奥都要更进一步。
  想法都是好的,现实却不允许,最后计划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除了建了几所为权贵子弟服务面子工程学校外,对国家的实际意义等于零。
  现在普波联邦建立,开发波兰的任务也落到了柏林政府头上,对人才的需求量自然就大大增了。
  威廉一世:“不管想什么办法,我们都必须要尽可能的多移民。国内的工业发展需要人才,波兰地区的同化工作也需要移民。
  以东布罗夫斯基为首的前波兰革命党人最近很不安分,他们一直抗拒民族融合工作,政府接下来的工作任务非常重。”
  对普鲁士王国来说,波兰的体量还是太大了,一口气根本就吞不下去。为了稳定波兰局势,柏林政府不得不和波兰地方实力派妥协。
  不过妥协也是分对象的,以东布罗夫斯基为首的前波兰政府,就是普波合并的利益最大受损者,双方完全没有妥协的可能。
  初来乍到,为了维持地方稳定,即便是知道波兰前政府在暗地里搞小动作,威廉一世也没有办法对他们怎么样。
  明面上不能动,但是规则范围内穿小鞋还是少不了的。
  毛奇劝说道:“陛下,请放心。接下来政府的工作重心,还是会放在移民安置上。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波兰政府的腐败问题,联邦政府刚刚建立,为了维持地方稳定,我们不方便下狠手。
  等局势稳定了起来,政府会进行一次公职人员考核,踢出渎职、贪腐人员,肃清波兰地区的吏治。”
  秋后算账必须有,但不能是现在。波兰前政府虽然被赶下了台,但革命党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尤其是波兰政府后期组建的军队,都是革命党培植起来的亲信。这些部队战斗力虽然不咋地。可人数还有好几万。真要是逼急了,来个鱼死网破就不好了。
  本来普鲁士吞并波兰王国,就有些牵强,如果再爆发一次内战。那对国内的民心士气伤害太大了。
  柏林政府采用的办法就是温水煮青蛙,这次俄波战争中波兰军队大败,就给柏林政府提供了插手军队的机会。
  借口战争损失,威廉一世趁机裁撤波兰王国四个步兵师的番号,剩下的部队编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压缩。
  当然,在压缩编制的同时,威廉一世也在扩充军备。这不矛盾,被裁撤番号的部队都是在战场上打没了的。
  如果是打了胜仗的英雄部队,自然不可能裁撤。问题是波兰军队输了,并且输得很惨,那么裁撤番号就变得合理了。
  重建新的番号,原来部队残存的军官就注定边缘化了。作为败军之将,就算是让他们退役,也没人能够说什么。
  威廉一世没做得那么绝,这些人部分转入了预备役,部分留在了现役部队,这就要看站队了。
  波兰军队是普鲁士人一手训练出来的,亲普派自然是少不了的。在组建新部队的时候,自然优先考虑自己人。
  经过一番操作下来,革命党的武装力量已经被压缩了小半,这才是威廉一世想动革命党的底气。
  现在遭到了首相的反对,威廉一世内心非常的不爽。不过他的城府深,原时空连俾斯麦那样的权臣都能忍,自然也能够接受毛奇的耿直。
  有能力的人脾气通常都比较大,这让威廉一世很无奈。
  理性思考了片刻功夫后,威廉一世点了点头:“那就再等等吧!现在先搜集证据,未来一起算账。”
  威廉一世早就过了年少气盛的年纪,做什么事都喜欢三思而后行,觉察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后,果断的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外交大臣杰弗理·弗里德曼提醒道:“陛下,关于西亚大屠杀问题国际会议即将在耶路撒冷召开,我们需要做出选择了。
  现在的国家形势还不明朗,外交部建议继续保持中立,避免参与到英法奥三国的外交博弈中。”
  国际形势不是不明朗,完全就是一团乱麻。英法奥三国既合作又对抗,搞得欧洲各国外交官都快神经崩溃了。
  这种背景下盲目“站队”,是非常容易吃亏的。万一刚刚站了队,得罪了人,上面的老大突然就和解了怎么办?
  利益面前没有什么不能谈的,英法奥三国合作是因为利益,相互对抗同样也是因为利益。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三方都很理智,就算是发生了对抗,也没有拉大家下水,把对抗限定在规则范围内。
  ……
  维也纳,正在普鲁士人犹豫不决的时候,英法奥三国关于利益划分的谈判,也在秘密开始了。
  列强之所以是列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脸皮厚。
  看似英法奥三国在相互制衡,但这只是做给外界看的明面功夫。暗地里大家早就坐在谈判桌上,围绕着分利益归属扯皮。
  西亚问题只是一个影子,奥斯曼和波斯的冲突,站在英法奥三国的立场上,实际上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难民都死得差不多了,再谈这个问题根本就没必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是非对错”是最没有争论价值的。
  国际社会不会因为奥斯曼帝国驱逐难民进入波斯,给波斯造成了重大损失,就制裁奥斯曼。
  同样,国际社会也不会波斯政府屠杀难民,就追究他们的责任。
  除了口头谴责一下外,更多的还是英法奥三国的利益划分,这才是现在争论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