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什么是突破口
作者:黑头大王      更新:2021-11-21 06:07      字数:2139
  “那你觉得什么是突破口?”徐光先微微一愣,反问道。
  “这分为短期和长期。”钟白沉着的回答道:“短期,就是要在目前外国建立专利壁垒的情况下,想办法在一些初级加工环节创新上做突破,他们做得,我们也坐得;长期,就是要选择一个合理的、高利润的、有影响力的稀土高端产业,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要选准了,就是初期投资再高,后期的回报率也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只要我们做出一个稀土高端产业的产品,外国人就不敢再轻视我们了!”
  “嘶~”
  听完钟白的论述,徐光先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小科长,心很大啊!
  徐光先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追问道:“你所说的突破专利壁垒,莫不是……?”
  “是的,就是我们这段时间钻研的硫酸低温焙烧分解工艺!”钟白坚定的点了点头道。
  “可这……我们还没有实验,更没有进入实际生产验证,另外……”徐光先迟疑道:“这不是法国人先发现的吗?咱们就这样拿过来弄成自己的专利,是不是有点太……”
  钟白就知道徐光先会这么说,但他心里早已经有了答案:“徐院士,实验设备中午就会抵达厂里,我们马上可以开展实验,实验结果不可能有意外发生,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继续同步进入生产环节,至于您提到的法国人那边……”
  “他们先发现却没有抢注专利,这不就给了我们机会吗?”钟白微微一笑道:“注册专利的权利大家都有,凭什么就让给法国人?”
  “这……”这近乎大白话的解释,让徐光先不知道说什么好。
  偏偏这时候余东峰又跳出来了:“徐院士,注册外国专利不是什么难题,您可能不知道,钟白就是我们华国第一个注册外国个人专利的人,而我们集团下辖的华西机械厂,目前生产的主流产品dwx系列液压支柱,也早已经在瑞士专利局完成公司专利注册,这块我们和瑞士专利局也一直有联系,有熟人办起事情来没有那么困难的。”
  “你是第一个注册外国个人专利的人?!”徐光先已经张大了嘴巴。
  “是的,在氮肥生产领域的3702号专利,通过这个专利已经给我国挣到了不下一百万美元的外汇收入,只是部里很低调没有怎么宣传罢了。我手里没有相关的资料,但您在回京城之后应该可以通过相关渠道查询到。”
  钟白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这一点,这并不是刻意在徐光先院士面前装逼,而是他想通过这个例子,影响徐院士对于专利的看法!
  要知道,前世的徐光先,因为在计划体制下,他发明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在国内获得专利保护,所以对于专利徐光先本人一直保持着负面的态度。
  既对国外企业垄断专利领域非常愤怒,对国内不保护专利的做法又感觉悲哀,这就是以前的徐光先。
  但现在不同了,钟白将自己作为例子说出,而且还清楚的告诉他,国家虽然没有主动宣传,但是对这块的外汇创收绝对是乐观其成的。
  徐光先动摇了,这一次他真的动摇了。
  那种以别人的基础发扬光大自己抢注专利的罪恶感,似乎在一瞬间就从他的脑海中烟消云散,反而是能给国家外汇创收的效果,让他颇为期待!
  作为一名院士,徐光先从来没有考虑过注册专利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他只考虑专利是否对国内稀土产业的发展有帮助。
  从目前钟白的回应来看,不但有好处,而且还是有大大的好处啊!
  “那么,这块或许真的可以用宁远稀土冶金厂的名义,在国外注册公司专利?”思前想后,徐光先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小心翼翼的对钟白问道。
  “不需要使用公司名义,以您个人的名义就可以。”钟白当然不会同意了,本来这应该就是徐光先在1995年提出的东西,自己只不过做了一名时空的搬运工,把它提前了这么多年而已。
  “那不行,我怎么能把这东西据为己有呢!”徐光先赶紧摇头道。
  钟白当然是继续劝,而徐光先则是坚决不肯接受,一老一少就这样拉锯了十分钟也没个确定的结果。
  倒是旁边的余东峰这时候不得不站出来,说道:“钟白,徐院士,我看二位也先不必在这件事情上纠结,现在咱们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应该先做实验么?”
  “哦,对对!设备到了吗?”徐光先也觉得自己操之过急了,一拍脑门儿道。
  余东峰看了看表,道:“应该差不多了吧,说是中午就能到的,现在已经十一点十分了,不知道……”
  就在他迟疑的瞬间,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厂长周长青左顾右盼,看到了三人的位置之后冲他们招了招手,喊道:“邮政局的车到厂里了!”
  还在聊天的三人,闻言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直冲办公室门口而去!
  ……
  对于钟白能拉到赞助这件事,培训班学生们的评论是褒贬不一的。
  向米斌这种已经有点迷信钟白的人而言,自然是四处宣传,欢快的一批。
  但像颜玉田这类对钟白有成见的人,则是表面不做评论,内心却觉得此子太过于油滑,为了讨好徐院士,竟然不惜动用关系拉来七万块的赞助?疯了吧!
  不过,这些对钟白都没有任何影响,他现在专注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接下来的硫酸低温焙烧分解工艺进入试验阶段能不能尽快成功的问题。
  实验室场所的确定并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因为头两天这事儿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周长青在徐光先的建议下,专门将以前的两间分解车间腾出来一间作为实验室——反正现在放射废料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来得及处理,就当减少产能了。
  在工人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下午的时间装配工作基本完成。
  徐光先虽然62岁了,但他对探索稀土科学的精神非常人可比,坚持着要在今天吃完晚饭后就开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