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鬼神之说
作者:
辣椒炒鸡蛋 更新:2021-12-30 00:57 字数:2142
“愿闻先生详解。”
王震这话说的谦虚,但是实际上,他本人的态度可一点儿都谦虚,他看似随意,实际上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王野,就等着揪着王野的错处。
而王野本人,则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随手点了旁边一个围观的群众,“你是说,你身边也有一个亲戚有这样的症状,莫名其妙的出现晕厥,但是经过医院的多方检查,却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人对于被点到这个事情。表现出非凡的自信和表达欲,“对啊,当时这件事情,在我们那个县城都传遍了,我们大家都说,肯定是撞鬼了,鬼借了他一天的阳寿。”
这样的说法,让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认同,毕竟大多数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社会主义大好青年,对这样的鬼神之说,自然是不认同。
但这个人说的信誓旦旦的,确有其事。说是后来找了什么大师算了命,又重新搬个家,这样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讲述之真切,内容之翔实,让有些人不由的怀疑,是不是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出了错。
而王震,则是轻哼一声,他旁边的冯平立马开口,“你喊了个人说这些干嘛,难不成作为堂堂的教授导师,你也信这种鬼神之说不是。”
王博就看不惯冯平的这个模样,毫不示弱的开口,“这就是你作为学生的素质?对待导师,你也是这么随意搭话反驳的?”
冯平脖子一梗,“他又不是我的导师。”
王曼宇轻飘飘的来了一句,“原来,只有你的导师说的话你才会听啊,怪不得这么孤陋寡闻。”
二对一,冯平完败。
他悻悻的吸吸鼻子,“我倒要看看,封建迷信,你们能够说出什么花儿来。”
被点到的这个人表述被打断,这个时候终于可以重新拾起话题。“我和你说,年轻人你还小,不懂的事情太多,这是咋们华夏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可不是一句什么封建迷信就能够否决的,你说对吧,这位大导师。”
王野冲着他温和一笑,“你说的确实有道理。”
这个人便嘚瑟了,冲着冯平再次说到。
“你看吧,我并不是胡说八道,这个导师也说我确实说的有道理。”
冯平脑袋一偏,不愿意和这样愚昧的人一起说话。
但是王震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王昊,作为同事,我还是劝你,不能为了面子,去误导大众,医学是个严谨的事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混淆视听。”
王野勾唇一笑,反问到。
“王教授,同样作为同事,我也提醒你一句,先贤给我们留下无数的瑰宝,你不能因为不了解,所以就去否定他。”
两人针锋相对,一时间,围观的众人也不知道应该信谁的为好。
就在这时,王野继续开口,“癔症,也叫郁症,在很早的时候,中医就有了对此的研究。《类经》提出的‘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是形不可活’,生理和心理,本就是息息相关,‘内伤七情,暴喜动心,不能主血。暴怒伤肝,不能藏血,积忧伤肺,过思伤脾,失志伤肾,皆能动血。’”
这一串的文字,很多人都是听的云里雾里的,王鲁他们已经在努力的听了,大概意思他们明白,和这个病当中的关联,却有些不太懂,只有王微,眼神发亮,听的津津有味。
“不就是说情绪会影响到人的生理吗?就是心理疾病导致的精神疾病,这一点,现代医学早就有了研究。”冯平毫不犹豫的开口说到。
王野点头,相对而言,冯平的医学素养,确实要比丙班的大多数人要好的多。
“确实是这样,但是这个病例,又有一些特殊之处。病人本身,过得幸福美满,并没有受到心理刺激,她的这次晕厥,是因为冥冥之中的指示,触发了她的某一部分的反应。也就是如同这位朋友说的,可能是撞鬼了。”
“你就吹吧!我才不信呢?”冯平反唇相讥,而王震,则是陷入沉思。
王微突然开口说到,“我曾经在一本生物学文献上面看到过这样的一篇研究,是说,生物在受到某种特别重大的刺激的时候,是会将这个讯息保留下来,通过基因遗传下去。
这样,这个物种的后代,在碰到同样的场景的时候,就会出现应激反应,这是一种埋藏在潜意识深处的反应,所以,除非有意识,否则的话,一般大脑不会有记忆。”
王野赞赏的看向王微,在丙班里面,居然真的挖到了一个好苗子,有这样的敏锐的触觉,在对医学的研究之上,自然是事半功倍。
“说的没错,这个病人就是这样的情况,而刚才这位朋友所说,那个大师建议你的亲戚搬家,就是避开这种可能导致应激反应的环境,所以后面就没有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了。王教授,不知道你认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冯平一脸不认同,而王震,则是若有所思,现代医学的文献上,是有这么一种猜测,但是并没有相关的论证研究,没有数据,那么,对于这个论题的准确性,便存在有疑惑。
“是有这么一种可能,不知道您有没有相关的研究,对于此事而言,又有多少数据来论证呢?“
言下之意,就是拿数据来说话,没有数据,他就坚决不承认。
王野还没有说话,那个热心的群众就首先开口。
“你这话说的,有用就行,哪管什么数据不数据的,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麻烦。大导师,你说的有理,我就信你。”
王野微微一笑,对于这种来自于群众的支持,他是十分的高兴,如今中医没落,大部分的人,并不信服中医,多一个人支持,就多一份复兴的希望。
“王教授说的有理,有数据的论证,确实会让这个事情变得更容易让人信服,但是人不是机器批量生产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你不能让他们对同一件事情,出现同样的反应,治疗也是如此,所以中医讲究,千人千方,有效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