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节
作者:方瑜      更新:2022-05-06 23:01      字数:3915
  鱼塘的鱼随着陈如松日日投放,已经时不时能瞧见鱼儿们的身影了。
  天气一日比一日好,儿子睡着后,杨稔就多是待在院子里绣帕子,看着院子里一半鱼塘,一半菜地,显露出无限的生机,心里也渐渐放松自在。
  下午秋若又过来了,跟着杨稔坐在院子里绣东西。
  “小稔,怎么你男人天天出去干活?”她来了这么多次,就见过一两次面。“你家不是才分了几亩田地吗?要做的活应该不多吧?”
  “就是因为才分了几亩田地,才要出去找活干,不然几亩田地的粮食都不够吃的。”杨稔解释道。
  “可以租啊,罗地主还有几块田地没租出去呢。”听到这个,秋若赶紧建议。
  杨稔摇头,“地主的地不是那么好租的,不自在。”
  罗地主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她到现在都记得小时候,他们村里租了罗地主的地的人家,因为收成不好,交不上地租,地主派了人来,将那家人家里值钱的家当洗劫一空,说是抵地租。
  若非那家人与村里关系不错,家家借了些钱度过了难关,否则饿死在家里也不是不可能。
  杨稔当时见到了那群人蛮不讲理去搜刮东西的场面,宁愿自己辛苦些,多绣几十个帕子买粮食都不想去租地主的田地种。
  “哦。”秋若是没有去田地干多少活的人,她娘能挣钱,家里的田地也不多,一般用不到她去忙活。
  对田地是不太懂的,只是随口提醒一句。
  正说着,陈如松回来了。
  他一手拿着渔网,一手提着厚重的木桶走进院子。
  因为下了水,他身上有些湿了,显出一副健壮的身材,孔武有力。
  “媳妇,快来看,今天捞到几条巴掌大的鱼。”陈如松兴奋地走进家门。
  进门就发现,还有外人在,他的神色立马收敛不少,“嗯,秋若也在哈。”
  “是,我过来玩。”秋若声音纤细,带着一丝羞意,格外吸引人。
  秋若第一次发现好友丈夫如此引人注目,前夫家境尚可,平日什么也不用做,养了副比女人还白的身躯,没点力量,哪里比得上好友丈夫,如此阳刚,男子气概十足。如此想着,秋若的脸渐渐红了。
  或许女人都是敏感的,杨稔立马察觉到秋若的声音不对劲,她悄悄观察了下好友。
  秋若并没注意到,她起了身,“听说现在大家都不怎么能捞到鱼了,陈大哥你真厉害,还能捞到这么多鱼,我来看看。”
  说着,她就凑到陈如松旁边,伸长脖子作势要看鱼。
  杨稔可不是好脾气的人,既然有所怀疑,宁可错杀也别放过。
  杨稔肃着脸走过去把木桶接了过来,对着秋若说道:“秋若,我男人只比我大一岁,比你要小一岁呢。”
  说完又温声提醒自己男人:“你衣服都湿了,先去换身衣裳吧。”
  陈如松也觉得媳妇的好友有些怪怪的,这时候的气氛好像也有些不对,赶紧应下。
  “是吗?”秋若稍显尴尬,她刚刚表现得太明显了。
  “对,秋若,等会儿小景就要醒了,今天的帕子就先做到这里吧。”杨稔暗示要送客。
  秋若有些不舍,只是不知道说什么能留下。
  “好吧,那我回去了。”只要小稔说一句挽留的话,她就顺势留下。
  “好,路上小心,对了,最近我有事,应该不会在家,你明天就不用过来了。”杨稔淡笑送客。
  “好。”秋若三步一回头地走了,杨稔只在门口挥了挥手,等人走远了就关上门。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杨稔对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至少有六成把握。
  “媳妇,想什么呢?”陈如松小心问道。
  “有人看上你啦。”杨稔面无表情。
  “看上就看上呗,我只看得上媳妇。”陈如松上前搂住媳妇,巧言道。
  杨稔对这句话很满意,嗔道:“花言巧语。”
  “以后离刚刚那人远点,防备些。”杨稔还是出言警告。
  “没问题,媳妇,你还不知道你男人,从来都不靠近哪个女人。”陈如松毫不犹豫的保证。
  四月中旬,杨母来到女儿家。
  她提着一个篮子,上面盖了块灰布。
  “娘,你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喊弟弟他们过来说就好了。”虽然两个村子挨着,但走过来至少也要一刻钟,让弟弟代劳更好。
  两人边说边到堂屋,杨母将篮子放在桌子上,朝女儿道:“没事,我过来看看你。”
  生的七个孩子,五儿二女,杨母最疼大女儿,否则,杨稔的名字也不会是请人取的,杨父同时下大部分男人一样,是更喜欢儿子的,只不过在杨家,杨母说话是好使的。
  留着女儿到十七出嫁,杨母也依旧是舍不得的,只是女儿总要嫁人,晚了男方也不愿意。
  “来看看娘给你带了什么。”杨母邀功似的从篮子里拿出了东西。
  “这两块腊肉是过年熏的、三十个鸡蛋,还有一包饴糖、两包糕点;都是你喜欢的。”
  杨母语气慈爱地对杨稔说道。
  这世上,也只有亲娘会对她这么好,杨稔心里感动,只是她已经成家了,该是她孝顺爹娘了,怎么能还要爹娘的东西呢。
  自然是要拒绝的,“娘,这些您留着和爹吃,我都成家了,该是我孝敬您的。”
  “成了家也是我的女儿,当娘的给女儿点东西怎么了,你听话,收着,小景还要吃奶呢,你得多补补。”杨母不容拒绝。
  “娘......”杨稔还要再说什么,杨母摇头,“别说了,收下,我也送不了几次,你大弟马上成亲了,以后不好再多送东西给你。”
  “好。”杨稔不再拒绝,开始问起弟弟的亲事。
  “娘,大弟要成亲了,二弟的亲事有着落了吗?”家里的弟弟妹妹,多是她带过的,她还是很关心的。
  “已经看中一家,要是成的话就先订下,等你大弟成了亲,就准备你二弟的婚事。”二儿子的亲事,她从大儿子订下就开始琢磨了,现下已经有了眉目。
  “那感情好,二弟自小懂事,不争不抢的,娘你可得一样对待。”不是说杨母厚此薄彼,而是懂事的孩子总是让人忽略,杨家孩子众多,总不可能每一个都时刻关注着。
  大弟是长子,时人重视长子,因为多是长子养老,大弟自然而然能得到爹娘更多的关心,小弟小妹算是老来子,也受重视,中间的几个孩子就没那么受关注。
  “放心,娘除了偏疼你一些,其他几个都是一样疼的。”杨母笑着点头。
  “对了,我这次过来,你奶奶还想让我带些东西给你呢,不过我没接,咱们不缺她那点东西。”
  女儿出生时,婆婆老大不高兴,婆婆生了五个儿子,前面四个嫂子第一胎都是儿子,自己头胎生女,是杨家两辈第一个女儿,也算稀罕了,婆婆也不缺孙子,可就是想要孙子。
  对她生的女儿是不正眼看的,娘家也不疼她,看都不来看一次,月子里自己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刚生下孩子就下地干活,那时,她就发誓,一定要更疼女儿。
  即使后来儿子一个接一个出生,她也依旧最疼爱大女儿,多年来早已深入骨髓,便是小女儿出生,她也仍是最疼大女儿。
  但,婆婆之前一直不喜欢她女儿,等到家里生了十几个孙子,孙女也还是只有一个时,又开始稀罕起来了,要是没分家,她会叫女儿接受婆婆的疼爱,毕竟那样女儿能过得好。
  可惜,那时已经分了家,不需要了,婆婆想稀罕,她跟女儿都不会搭理了。
  “不管她,她想疼我难道我就要让她疼啊,偏不。”杨家是在她七岁的时候分的家,分家前,她过的日子,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天没亮就被叫起床,家里她能干的活都给了她,干得不好非打即骂,只有她娘在家时能护着她,她娘不在家时,只能自己忍着,没人心疼,杨家人都是轻视女孩的。
  每天都是吃最稀的粥水,全靠她娘偷偷给她开小灶,特别是冬天,她的手一定是有冻疮的,浑身是冷得发抖的,即使干再多的活也热不起来,只有烧火的时候有些许温暖。
  衣服也是打满了补丁,不成样子才轮得到她穿,没有一件新衣......
  还是从三岁开始就干活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活到七岁的,真是命硬呢。
  第12章 仲秋节
  女儿低沉的情绪让杨母懊恼不已,好好的提那人做什么,平白惹女儿又想到那些难捱的日子。
  “小稔,你”杨母缓声喊道。
  杨稔回过神来,“娘,我没事,都是那么久的事情了,有你跟爹的疼爱,我早不在意了,只是觉得那时候自己还挺厉害的。”
  分家后,她娘心疼她,都是不让她干什么活的,嫁人后,有丈夫护着,她要做的事情也不多,实在难以想象自己小时候还做了那么多事。
  “你啊,这是有后福,先苦后甜,以后都好过了。”杨母宽慰道。
  杨稔接下这句话,“娘,你也是啊,你比我要辛苦多了,后福更大,等大弟娶了媳妇,你就歇着,让他们干。”
  “好。”虽然歇是不可能歇的,只是不让女儿操心,杨母应下。
  六月二十,是杨大弟成亲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杨稔就带着男人和孩子来到杨家。
  农家成亲,流程不多,只要将席面弄好了,客人满意了,这场婚礼便是好的。
  在帮忙的同时杨稔也趁机瞧了瞧新娘李氏,只是新娘涂了胭脂,擦了粉,只能看到是个周正的女子,其余看不出什么。
  她出嫁时大弟的亲事还未订下,李氏又不是同村的,是以对这位弟媳,她是十分陌生的。
  但是她相信她娘的眼光,应该是个踏实过日子的人。
  虽说流程不算复杂,可到底是办喜事,事情还是有很多的,即便结束了也有一番忙活。
  所以杨稔要回去时,杨母没空挽留,只是将多的肉菜打了一盆塞在女儿手上,又忙去了。
  杨稔拒绝不了,哭笑不得地捧着回去了。
  “娘总是想方设法的贴补我。”
  媳妇娘家疼她,陈如松高兴,“疼你还不好?”
  “当然好,以后他们老了,我是要照顾的。”女儿照顾总比儿媳照顾贴心。
  陈如松无所谓地点头,“随你。”岳父岳母老了,自有儿媳照料,不过媳妇要是想照顾,他当然也不会拦着,自己也还得帮忙呢。
  两家离得不算远,说着说着就到了家,儿子是陈如松抱着的,杨稔单手拿着菜,另一只手稍显困难的开了门。
  开了门,就看到鱼塘里有鱼跳出水面,惊起一片涟漪。
  杨稔绽放了笑容,“鱼大了不少了。”
  “那肯定的,我可是天天都悉心照料的。”陈如松应声。
  八月十五,仲秋节到了。(现代中秋节)
  历年来的习俗是吃月饼,杨稔早早地买好了月饼,娘家一份,自家一份,公婆那一份。
  夕食是要在老宅吃的,分了家,就是三家人了,极少在一起吃饭,每到节日,二老就会要求在一块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