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芝兰逢珠玉 第9节
作者:
鱼头小闲 更新:2024-03-04 15:55 字数:7846
王夫人碰了个钉子,倒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吩咐宝玉:“云大爷怎么着身上也有些病气,虽不是他乐意的,你今日且当心些。”
“太太多虑了,并没有什么。”宝玉回道,“只是既然他们家出了这样大的事,林妹妹那里怎么没半点风声?”
“也不是全无风声。”凤姐道,“前一阵子咱们园子里不是要检查最后的活匾嘛,原来开工时候的匠人有几个没过来,我们二爷就问了声,打头的说是林家的小姐因为父亲的缘故封了族姬,品级下来了,他们家老爷趁着家里女眷去庄子上玩的时候,把她院子的陈设用器稍事改动,好合乎仪制。”
“定下了?”贾母一愣,问道,“怎么也没人来说一声。”
“可不是呢,我问是什么品级,那匠人头儿也不知晓,他家是真没声张。我着人去问了,她们还得再有几天才回来,我捉摸着,等娘娘省亲过去了,咱们也同林家走动走动,少说看看林妹妹过的怎么样。”凤姐道。
这话倒是甚合贾母心意,忙道:“也是,眼下咱们家还是先紧着娘娘省亲的大事。等这事完了,你带着姐妹们去看看她也好,权当走趟亲戚。”
凤姐笑着应了,看着时辰不早,忙道:“再半个时辰就该准备着晚膳了,怎么探春她们还不过来呢?可是今天又有什么好玩的了?宝兄弟给我们通通气儿。”
“你倒真误会了她们姐妹几个,今天可没有去玩,都好好地在珠儿媳妇那儿做针线呢。”贾母笑道。凤姐奇道:“这个天气,这么用功做什么?衬得我这个做嫂子的多懒怠。”
“你呀,也就嘴上臊一臊。不过现在全家合你最忙,也别太劳累。贵妃娘娘省亲的时候,也不知道时候够不够,但小子们的功课、姑娘们的针线肯定还是要过问的。这不,趁着还有些时日,做几件像样的,也好让娘娘看了欢喜一回。”王夫人笑道,“就是宝玉,也好用心写两篇字了。”
宝玉蔫蔫地应了一声“是”,凤姐见他兴致不高,打岔道:“宝兄弟提前做功课也没用,他一开始认字还是贵妃娘娘教的呢,肯定是要现场考校他的诗词,不过也没什么,宝兄弟给园子里题的字,我听说二老爷都夸了的。”她又起身问贾母,“姐妹们虽勤奋,然而也要仔细眼睛,我去大嫂子那里走一趟,正好带她们来陪老祖宗用晚膳罢?老祖宗昨天说要换换口味,吃点素的,我叫厨房备下了几样,都是庄子上的人赶夜送来的,老祖宗先尝尝。”
“我不过随口说句话,你又瞎折腾人。”贾母嗔怪道。
王夫人劝道:“也是凤丫头的一片孝心。”又对凤姐道,“我同你一起去,正好看看她们今天忙的怎么样了。”
“去吧。”贾母挥了挥手,见宝玉也一副要走的样子,忙道:“你横竖要在这儿吃饭,跑来跑去的做什么。”
凤姐和王夫人一道往李纨屋里去,王夫人问道:“这么说,你林妹妹的品级是当真定下了?”
“着人问过了,位同县君。”凤姐边说边打量着王夫人的脸色,“之前老太太就说了,可惜了,要是林妹妹还在咱们家,又有贵妃娘娘,又有族姬,家里的风光可就真没话说了。”
王夫人皱眉道:“老太太说的有理,只是也不想想,她品级定下了,住在咱们家也多有不便,别的不说,我倒是想知道,现在是她给林家太太行礼,还是林太太奉承她呢。不过那家得了你林姑父那许多好处,怎么着都是应该的。”
这话却是纯粹是她的臆断了,黛玉这封号,全是林海生前劳苦功高,身后又无后续,圣上体恤他女儿孤苦,方赐下的,说到底,还是各方角逐、退让后妥协的结果。消息到了藕舫园,别说宋氏唯有怜爱的,就是黛玉自己,也没因此多几分喜色。这封号虽说能保她不用担心日后被欺辱,但一来她如今在叔叔婶婶家,寄人篱下感少了些许,二来想道:“族姬这封号本朝并无先例,看着就不伦不类的,可见皇上一开始并未想正经给我爵位的,如今却定下来品级,恐怕是我父亲的心愿暂时不能如意了。”便没法像几个丫头那般欢欣鼓舞了。
幸好藕舫园里三步一景,五步成画,而只要不车轱辘那门糟心的亲事,宋氏又重新变得可亲又可爱,而她悄悄担心甚至羡慕的馥环,一旦亲近起来,竟是个爽利干脆不输凤姐的,这几日闲闲几语,便给她讲明白了林家远得近的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们,又说了些京里说得着的人家的太太、姑娘媳妇的性子脾气,还顺嘴说了两句怎么看账本子、怎么按亲疏高低送礼交际。这些平时宋氏也有教,但毕竟年纪阅历摆在那里,看人看事的角度还是有些不同,馥环这么一梳理,倒更容易记些,那几日生分过去后,姊妹俩处得竟还不错,馥环喜她不爱管别人闲事的性子,她亦欣赏馥环敢爱敢恨、有话直说的脾气,两人说不上推心置腹,也称得上相谈甚欢,只是才过了几日,云渡亲自递了帖子来藕舫园,馥环便再也不想掩盖自己的归心似箭,连往红菱渡走的那几步都带着雀跃。
黛玉一来不舍,二来心里也向着宋氏,忍不住问了一声:“馥姐今日这样高兴?”
馥环今日起床时像是料到云渡会来似的,梳妆得格外用心,此刻笑意从眉梢眼角泛出来,娇俏得很。黛玉也到了对情之一字朦朦胧胧有些知道的年纪,知道这就是所谓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心里想道:“原来真有人能这么着牵肠挂肚,魂不守舍。”一时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泛起的那点波澜是为了什么。
云渡到底是世家出身,礼数没得说。宋氏虽对他已然生厌,但亲眼见着他恭顺的模样,也只能叹了口气:“我留馥丫头在家里住几天罢了,你身子又不好,怎么还跑这么远来?”
云渡笑道:“劳婶子挂念,不过是年前染的风寒,拖到现在没好,并不妨事。”
“还是好好养病,早日恢复得好。”宋氏颇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云渡知因为自己这一病,妻子遭了不少指责同闲言碎语,底气本来就不足,说话更加不见中气:“谢婶子。馥环这几日可好?”
这话出口也讨不了什么好,不过不问也不行,好在宋氏对外人也一向客气,回了句:“一会儿就来了,你自己问她罢。”
“闻得明珠族姬也在,小婿也该备礼面主,就是不知族姬的喜好,不敢贸然决定。临出门前母亲替我做主,准备了礼单,还请婶子帮我参详参详。”云渡是郡王之孙,黛玉位同县君,便是与他的姑姑们平起平坐的人,这些礼数是该有的。
宋氏接过礼单,大略一看,也知道是用了心思的,除了两份按规矩来的,还另有些新奇玩意儿并一份小女孩儿喜欢的用的玩的,只是道:“你也无需这么费神,玉儿脾气比馥丫头温和些,性子却有些相近,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也不会因为别人送了就怎么客气,只第一份就够了。”第二、三份礼单上有些精巧玩意儿一看就知道动用了南安府公库的收藏,很明显不是云渡一个人做的了主的,看来他们出来的这几日,又发生了些什么。
“谢婶子提点。”云渡察言观色,倒也没硬要讨嫌。毕竟,自己送的那些东西虽然金贵难觅,搁出去也是要叫人咋舌的,却怎么也比不上永宁王送的那份厚礼。
黛玉初见云渡,倒是着实愣了一下,她虽与大哥林征只粗见几面,略说了几句话而已,却印象格外深刻,每每想到,总觉得多了一分安心。因而听说姐夫是大哥的同年,亦是武举入仕,虽知他生了病,料想应当也是同大哥一般的魁梧英气,却不想见到一个斯文瘦弱的年轻人,眉目含情,自带七分风流,待见了馥环,便转为十分春水,脉脉绵绵。
“怪不得馥姐舍不得他。”她不由地这么想。又觉得这不是自己一个闺阁女儿该想的,愧得低下头去,刚想着要怎么跟姐夫问安,就见宋氏朝她挥手,拉着她到自己身边坐下,慌慌地,竟见姐夫给她行了个礼:“龙禁卫少使云渡,见过明珠族姬。”
黛玉慌乱回礼的同时,忽然有一些伤心。
父亲给她的荣光愈有实感,那份替父亲不甘的心情就愈浓烈,甚至,早就盖过了对自己未来的彷徨。
第24章 24
南安府一向好面儿,这回肯放馥环在娘家住这么多日,恐怕是林徹有说了、做了些什么,只是怕她回婆家又要受气——黛玉听林徥这么分析完,不由地一叹。她抬眼能见的只有馥环欢欣的脸,恐怕别人觉得苦,姐姐自己却甘若含饴吧。这是她自己的甜,家里人却难免要担心的。黛玉送走馥环,一时也没了玩乐的兴致,加上林徥着急回家温书,一直撺掇着,二人便一道去找宋氏,说该回去了。
他们出来了这几日,一回到家,宋氏也顾不得歇息,先叫了林盛来问家里的状况。林盛一一回了,又道:“大爷昨日有信回来了,我还打算让我儿子今天跑一趟,给太太送信呢。可巧太太就回来了,是和大爷心连着呢。”
他这么一说,黛玉也欢喜地问道:“真的?信在哪儿呢,说了什么?”
林征出门在外,家书是从未断过的,不外乎是报平安,问候父母身体之类的,这次却有值得一说的内容:“信在老爷书房呢,听二爷说,大爷信上说今年有假,能带大奶奶回来过中秋。”
“看来今年老天保佑,没旱没涝啊。”宋氏喜上眉梢,“都多少年没回来过年了。”
林徥请缨道:“我去书房走一趟,帮母亲把信拿来。”
“自己想去就去好了,我用得着你跑腿?”宋氏笑道,“我怕你读书读得累了,想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罢了,哪是真的不让你读书?不过你去一趟也好,你二哥柜子里有几本琴谱,他又压根不懂乐律,就收着显摆的,你去拿来给你妹妹。”
黛玉忙道:“二哥心爱之物,我还是不夺人所好了。”
“他原来就是收来给妹妹的,”林徥道,“不过看时辰他也该回来了,让二哥自己找去,他书房里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有,我怕看到了不该看的,眼睛疼。”
“他那毛病还没改?”宋氏嗔睨了林徥一眼,“你也别装清高,你要是没看过,怎么知道那些是什么。”
黛玉好奇得很,见宋氏同林徥不像是真生气的样子,便问:“二哥那儿有什么?”
林徥笑着摆摆手:“你不能看的。”
“你们都知道,就欺负我一个人。”黛玉撒娇地摇了摇宋氏的手,“到底是什么呀?”
宋氏笑弯了腰:“别问啦,不是好事,怪丢人的。”
他们正说着,锦荷打着帘子笑着喊了声:“二爷回来了。”
“母亲回来了?”林徹风尘仆仆的,朝服也没换,先行了个礼,起身一一端详了三个人的脸色,方笑道,“气色都还好。说什么高兴事呢?外头就听见你们在笑——大哥来信了,林盛跟你们说了没有?”
林徥捂嘴道:“说了,不过不是为了这事——二哥回来的正好,你给妹妹收的那几本琴谱可以送出手了。”
“行,我一会儿换身衣裳就去取。除了基本琴谱,还有本画册,妹妹拿去打发时间,看个乐子。老三跟我一起走,你要的东亭文集我找着了,那家不肯卖,我好说歹说,给你抄了本回来——信你哥哥我,比真的也就差那么几笔,你拿着哄哄你自个儿吧。”
黛玉眼珠子一转:“我跟哥哥一起去,看看二哥书房里到底有什么玄机呢,婶娘和三哥要这么瞒着我。”
“什么什么玄机?”林徹左右看了眼,宋氏哭笑不得:“我早劝你收收你那些邪路子,有功夫干点什么不好,带坏了老三也就罢了,你三伯伯家的教养可跟咱们不一样,吓着你妹妹了,等着挨你老子的板子吧。”
林徹颇是委屈:“怎么就吓着了,我也没干什么呀?行了,我也不在这儿讨人嫌了,这就拿乐谱去。”他说着就往外走,黛玉忙提着裙子跟了上去。林徥伸手一拦,没能拉的住,倒也没在意,嘻嘻哈哈地就自己回屋里去了。
到了书房,黛玉也没管那几本琴谱,先好奇地转了转,林徹喜好敞亮,三间的大房未做隔断,窗户亦做得宽宽大大,光线极好,如今因为天热,遮上了银灰色的“霜绡帐”,朦朦胧胧的,三面墙都打上了大柜子,满满地堆着书本字画,屋子正中支了三张大桌子,拼在一起,桌上笔墨纸砚杂七杂八地放着,看着也没怎么收拾。她在书柜旁转了一圈,二哥兴趣广泛,什么奇的怪的书都有,她扫了眼光明正大地摆在柜子里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之类的杂剧本子,颊上一红,想看看到底写了什么,又不敢伸手去拿,正踌躇呢,林徹已经换好了一身家常衣裳,清清爽爽地进来了。
“找到了吗?就在那柜子里。”他手长,随意一伸便取下那几本琴谱来,“我们是没法像永宁王似的出手阔绰,一送就是唐琴第一了。不过我觉得他忒没意思,妹妹更配宋琴。虽说只能送几本琴谱,但最后谁更合心意,还两说呢。”
黛玉笑道:“二哥说话越来越不客气了。”
“你刚刚在找什么?”林徹转头看了眼柜子,“王实甫的散曲有两句有意思,‘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其父其子皆显赫官场,他弃官入勾栏,也有些意思。”说罢便把那《西厢记》取下来,“你想看就看呗。”
黛玉红着脸摆手道:“我虽不懂事,也知道这些不该是女儿家能看的。”
“我也不知从何时起,这些成了□□,原我只觉得词句警人,文藻不俗的,偏又有许多‘正经人’,觉得这些书毁人误事。只他们若自己没看过,又从何得知这些书是怎样毁人,如何误事的?若是自己看过了,偏还要摆出一副说教面孔,就有些好笑了。”林徹将书摆到案上,“有人说是怕女孩儿看了学坏。要我说,小姑娘性情怎么样,看父母家教,怎么看一两本书呢。所以宋有易安居士,到我们这会儿,听说哪家姑娘颇有文采,就成了‘不守规矩、心思不轨’了。”
黛玉听了,心下一颤,久久不平,强笑道:“怪不得婶娘说二哥有毛病没改,这话若是让外人听了,一通嚼舌根是免不了的。”
“嚼就嚼吧,我原就是踩着那些人的舌头上来的,且看百年后,别人是记得我,还是记得他们呢。”
林徹这份傲气黛玉欢喜得紧,把几本戏本塞回他手里,捧着琴谱笑嘻嘻地回去了。
要说黛玉的心思,到底还是林徹知道的多些。刘遇原想着好人做到底,既然送了琴,琴谱也不能落下,打听了几本,却说林学士已经拿去了,晚了一步,不觉笑道:“我素知明珠姬定是个有趣人,如今看二表哥待她的态度,想来的确是个难得的。”这么一说,又不免想到那日黛玉说的“到了那一日,当浮一大白”,竟觉得肩上有些重量似的,然而又格外轻松——仿佛有人在伴他同行。
他今日跟着沈劼学吏法,下学比平日晚了不少,照理皇帝该在御书房等着他了,但戴权却说陛下还在后宫里。
“父皇一向是个重名之人,最怕别人说因色误国,这个时辰还在后宫,只能在皇后那里了,算算日子,也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有父皇在也可省得些尴尬。”这么一想,他便折过身,往坤宁宫去了。
谁知偌大坤宁宫里竟安静得骇人,正堂里不见帝后,唯几个宫女太监垂着脸直哆嗦,大太监王喜守在暖阁外头,一见了他,如蒙大赦,急急地迎了上来:“哎哟,王爷您可来了,圣上同皇后娘娘有了些争执,您是见还是不见呢?要是您还要进去,奴才给您通传。”
这可奇了,皇后娘家算不得多显赫,又膝下无子,对皇子公主们算不得多热络,也称得上客气,故而帝后一向相敬如宾,一个给足了结发妻子尊重,一个言听计从老实本分,这么多年还从未争执过。他不禁看了王喜一眼,用眼神问怎么回事。
王喜压低了声音,悄声道:“说是元妃娘娘因为想娘家人,在太后娘娘那儿哭了一回,太上皇准了她提前回家省亲。”
“总不能提到周贵妃同吴贵妃前头去罢。”
“可不是,老圣人日理万机,遗漏了这些琐事也是有的,允了只等荣国府的省亲别墅盖好了,元妃娘娘即可回去,这不就比吴贵妃还快了么。吴贵妃到皇后娘娘这儿哭,皇后娘娘怪元妃不懂事,不守规矩,这不就......”
“这么多眼睛都看到我来了,要是不进去请安,也不像话。王公公帮我通传一声。”
王喜顿时眉开眼笑,也不要小宫女帮着打帘了,自己一溜烟地掀了帘子进去,没一会儿躬身退出来,笑道:“皇上叫王爷进去呢。”
刘遇低着头进了暖阁,恭恭敬敬地先给帝后请了安,只见皇帝坐在炕东,脸色已恢复得差不多了,皇后倒是歪在下头的椅子上,脸色犹有些僵硬,只叫他起来说话。
“儿臣刚下了课,听说母后这儿也还没用膳,特特过来蹭一顿饭吃。”
皇后没说话,皇帝看了一眼身旁,夏太监立刻心领神会:“陛下,可是现在就传膳?”待见了皇帝点头,忙出去叫人准备桌椅、上膳。又进来小心翼翼地问:“元妃娘娘还在佛堂呢,是......”
皇帝皱了皱眉,皇后冷笑了一声,拧过头去,也不肯先开口。
刘遇苦笑了一声:“儿臣来的还真不是时候。”是想装作若无其事都没法装了,偏偏皇后虽性子别扭,但她毕竟是从皇帝势微时便嫁进忠平王府的,这么些年来也是同甘共苦一起过来了,皇帝重感情,便是此刻有了争执,以后中宫的体面还是一分都不会少给的,便试探着问:“儿臣想跟父皇、母后说说话呢,要不请贤德妃娘娘先回去吧?”
皇帝微微地松了口气,挥了挥手,夏太监顿时喜上眉梢:“哎,那奴才去通报给元妃娘娘。”
“以后就叫贾氏贤德妃吧。”皇帝忽地道,“那个‘元’字,不是这么用的。”
第25章 25
要说元春此番也确实是无妄之灾,她赶上了好时候,原就能安安分分地等着回家省亲,偏老圣人被人勾起昔日的戎马岁月来,心血来潮就宣了她过去说话。她十几岁进宫,在女官的位子上熬了十年,从未能见家人一面。如今一说起来,眼泪也不是她自己能控制住的。老圣人怜惜,允她提前回去,谁知道就坏了规矩。
如今这宫里排得着的,谁不是当今还在忠平王府时就跟着他的老人?且膝下多有皇子、公主傍身,独她无子而封妃,家世虽过得去,也算不得多出挑,可不就太打眼了?吴贵妃哭哭啼啼地抱着四皇子来皇后这儿哭诉,只说自己这么多年白熬了,她方知自己惹了多大麻烦。原让皇后罚一下也罢了,偏皇帝也过来说情。她心里虽有几分得意,却也清醒的很,自己是彻底地得罪人了。
皇后一向“宽容大度”,罚人的手段也就是那几样,元春跪在佛堂里数佛豆,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膝盖都不是自己的了,但仍不敢动弹。直到眼前已经泛了白光,夏太监才匆匆过来,亲自把她扶起来:“娘娘,可以了,您可以回去了。”
元春推拒道:“这.....我豆子还没数完,要是皇后娘娘怪罪下来——”
夏太监这些年也收了贾家不少好处,一向同她亲近,低声道:“娘娘宽心,永宁王来了,在陪皇上、皇后用膳呢,陛下开了口的,已经没事了。”
又是永宁王......真说起来,贾家还能同这位小王爷攀上亲,可恐怕是第一回 遇见时,刘遇过分意气风发了些,衬得她这位列四妃之一的庶母都有些瑟缩了,明明可成为自己在后宫的助力的,却因为先前林家和贾母的一些不愉快,弄得险些结了仇,若就那么井水不犯河水也罢了,偏偏每回撞上他,都是在自己不如意的时候。元春不免又气又羞,加上跪久了实在身子乏力,一阵晕眩几乎要摔下去,抱琴忙扶着一把,含泪问道:“娘娘要不要紧?回宫宣太医来看一看吧?”
“不可。”元春咬牙道。从皇后这儿回去就宣太医?显得她装病、故意要和皇后作对似的。眼下她可还没这个底气担这种名声。
帝后二人从来相敬如宾,只是这么多年下来,也只剩了这么个“敬”字了,刘遇本想着要不要装乖卖傻、插科打挥一回调节一下气氛,但又懒得累着自己,更怕讨不着好,于是沉默地扒了两口菜,就当自己吃完了。
“跟沈劼说一声,以后别结束得这么晚。永宁王还在长身体呢,他自己年纪也不轻了,身子骨不一定吃得消。”皇帝吩咐了一声王喜,又对刘遇道,“拿着你的书过来,也有两三天没问你的功课了。”
刘遇闷着头跟着回了养心殿,规规矩矩地把书奉上,正在心里默念着几个要点,皇帝瞥了他一眼,先叫了人来:“回部供上来干果点心,还有先前永宁王喜欢的那几样糕点都摆上来。”
“谢父皇,不过回部千里迢迢地供点吃的上来也不容易,原来儿臣府里就分得多,再连吃带拿的,怪不好意思。”刘遇缩了缩脖子,嬉皮笑脸地回了一句。
皇帝示意他坐到自己身边来:“太后念你呢,怎么着,这几天没去请安?”
“今早上才去过。”刘遇无奈道,“皇祖母不是念我,是等着听《玉山亭》的下一段呢。”
《玉山亭》是今年才出的话本,讲的是江湖游侠快意恩仇的那些事儿,带了些儿女情长,比一般的喊打喊杀的本子多了些许缠绵悱恻,又比那些恩爱相思的添了许多忠义孝举,被李家班一唱,立刻传遍了京师,大街小巷无人不知,茶馆说书的不说两段儿都似落了人后,谁知竟也传到了宫廷内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