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芝兰逢珠玉 第34节
作者:鱼头小闲      更新:2024-03-04 15:56      字数:8257
  “没有呢。”黛玉道,“现在还是我婶子带我们念书。”
  “女孩儿家家,读书打发时间罢,你从小就争先,读书读不过人家有什么好在意的,又不去考功名。”王夫人搂着宝玉道,“你不是素来姐姐妹妹们要做什么,你就想做什么。你妹妹都在上学,你也好用功了。”
  宝钗笑话道:“那可不行,二哥哥要是也跟林妹妹一起上学,说不定才愿意去。”
  她本是一句玩
  笑话,可是宝玉本就是痴儿,听了这话,不禁想道:“我若真有林妹妹这样的同窗,日日夜夜在学堂里不回来也是愿意的,可惜却没有这样的福气。”又想起昔日一起念书的秦钟,不由地一叹。
  “我念书自然不是为考功名。只是万一哪日有幸见着什么奇山异水,能说道个一二三四五出来。”黛玉想起之前顾忌着外祖母说姐妹们“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也不敢多说自己上学的事,但迎春、惜春也罢了,探春却是真真儿喜欢念书的,也许婶婶说的对,老圣人当年常念叨“女子无才便是德”,耽误了多少姐妹。
  贾母见她似是喜欢今天的茶,问凤姐:“今天是什么茶?看你妹妹喜欢,叫她带些回家去。”
  凤姐苦笑道:“老太太有所不知,这是栊翠庵妙玉师傅的茶,拢共送了两罐来孝敬老太太的。老太太嫌味道轻,叫我拿去吃。我想着,林妹妹和妙玉都是苏州来的,想来吃茶的口味上差不离,就特特地留着,今儿个拿出来借花献佛,果然妹妹喜欢——可惜也没了,若是别人,就为了讨妹妹高兴,我少不得去再讨两罐来,但那妙玉……”
  众人亦知妙玉为人孤傲清高,和她们玩不到一处,唯有宝玉笑道:“这有何难,林妹妹喜欢这茶,我去向她讨去。”
  黛玉道:“多谢你的好意,我也不是什么好茶的人,就算有偏好,几时到了吃不着就抓耳挠心的地步了?你要是想吃,自己找她要去,别借我的名义。”她没见过妙玉,听说是大观园建好后,找来的代发修行的居士,闻得李纨同她的丫头议论“她为人孤僻,也就宝玉同薛姑娘入得了她的眼,我们凡夫俗子,人家瞧不上,我也不喜欢她”,便觉着无趣,又怕有人要拿妙玉来比她——方才凤姐还说她们口味该一致呢,便摆手道,“这茶是苏州的,我家里也有,原苏州庄子上的人送来的时候,也想着要不要请外祖母尝尝我家乡的茶,只是想着外祖母不吃绿茶,便也罢了。苏州的东西我是不缺的,那位妙玉师父,离家却多年了,还是请她自己留着吧。”
  她能这么干脆地说“苏州的东西我是不缺的”,也是林滹夫妇俩没克扣林海留给女儿的家产的意思了,贾母心里有数,摸着她的手道:“改日请你婶婶过来,我们一块儿说说话。也是亲里亲戚的,原该互相照应才是。她把你照料得这么好,说来我还没谢过她。”
  黛玉笑道:“怕是要再等些时日了,我婶婶最近忙得紧。”
  他家升官的升官,定亲的定亲,养胎的养胎,和离的和离,考学的考学,碰着一桩事都是叫当家主母忙翻天了,何况这么多事凑一块儿。贾母也是从重孙媳妇做过来的人,知道宋氏如今就人情往来上都要想破脑袋,故而道:“你婶子也是不容易,也没个妯娌媳妇的帮衬着。待小林阁老娶了媳妇,想来要好些。”
  林徹官至文华阁侍读学士,说起来也算进了内阁,旁人打趣他都叫他一声小阁老,黛玉听祖母有轻视韵婉之意,便道:“到底大哥哥才是我们家未来的家主呢。二哥哥也一向敬重大哥,我看二嫂子不一定会揽家里的事。”
  邢夫人冷笑了一声,撇开了头,倒是王夫人深觉不快,又一向嘴笨,怕说错了什么话得罪了贾母,便看向凤姐。凤姐只觉得棘手,在王夫人背后冲黛玉和贾母使眼色,黛玉会心一笑:“不过要我说,等我姐姐身子好了,我婶婶就轻松了。我最近跟着学算账,发现我姐姐是真的厉害,怕是凤哥儿都不一定比她强。”
  林馥环早年才嫁进南安府,和南安太妃关系还没恶化的时
  候,也是京城里出了名的贤妻,她婆婆侯氏赞她“从来不用拨算盘,眼珠子转一转,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没出过错,家里大大小小的开销,过了她那儿的,就没忘记过,哪一笔是哪一日谁支的她都记得”,只是后来没能给云渡生下一儿半女来,又不许通房丫头过明路,气到了她太婆婆,这些贤惠能干的事儿,也就没人提了。凤姐自己也是个“醋坛子”,对馥环倒没有贾母、王夫人那般看不上,只是不信林大奶奶和未来的林二奶奶会把理家大权交给出了一趟门又回来的姑奶奶,故而道:“林太太自然是喜欢自己侄女儿的,不过林二爷定的不是刘相家的孙女儿?才女的名声都传到京城来了,定不是等闲之辈。”
  “我们做子侄的,肯定是要帮着婶婶分担家务事的。”黛玉道,“都是分内的事,谁逃得掉呢。”
  王夫人问道:“听说恩科要取消了,林三爷可好?”
  “这事儿已经定下了?”黛玉笑着问,“我不知道呀,我看三哥还是成日深居简出的,也没空陪我玩,应当还是要考的吧?”
  “去年你父亲还在的时候,就听说他要定亲,如今可相看了什么人?”贾母知道林滹当年回绝东平郡王府的嫡女的事儿颇是得罪人,故有此问。
  黛玉知道三哥定了大理寺郁文善家的小女儿郁晴,但是没过明路的事,怎么也不好说出来:“三哥也是我爹爹的侄儿呢。”
  她这句话倒是把其他的问题都打回去了,林海不是林徥的亲叔叔,可是族叔也是叔,人家去了还不到一年,不管是林馥环还是林徥,在这时节大张旗鼓地操办婚事,总不适宜。更何况,宫里太上皇的身子骨,谁也说不准,熬不熬得过这个冬天还难说呢,指不定哪天大家就要开始守国孝了。林家现在这么拖着,不肯答应马家,看来是真的没有婚配的意思了。
  贾母虽厌恶馥环为人,但知道她真不嫁马兖,还是不解的。但见黛玉不愿多说,也不逼她,只是看着席上的诸位孙女、孙儿,叹道:“一年大二年小的,转眼你们都是这个年纪了。宝钗是不是今年就要及笄了?”
  宝钗笑道:“正是呢,老太太还记得。”
  “老太太什么不记得?”邢夫人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迎春。她倒也没多在意迎春有没有得赏,有没有过生日,只是看不惯二房的亲戚都有的,他们大房的姑娘没有。只是迎春本就怯懦,见有人看自己,怕话题引过来,忙假装找惜春说话,躲开了视线。
  其他姐妹也罢了,迎春和宝钗是早到了说亲的年纪了,宝钗是亲戚,不归外祖母管,且“金玉良缘”的说法,连黛玉远在林家都听见了,想来是有安排的,倒是迎春姐姐,她最近出去交际才知,很少有这个年纪的姑娘家里还没有给她说人家的。便是不定下来,也好相看了,但是她似乎从来没听说外祖母或者大舅妈操心这个?她们既然不喜欢馥环,想来不是那种会留女孩儿在家过一辈子的长辈,那为何不早些替迎春做做打算?黛玉心里嘀咕了一声,只觉得不懂。
  “史大姑娘是不是好事要近了?”薛姨妈倒是想起另一件事,“我也是道听途说,不知道真假。”
  史湘云也是跟着她叔叔婶婶过,贾母听她哭了多少次在家里得熬夜做活,不过史家虽然经济拮据,到底一门双侯,她又是“大姑娘”,她婶婶为了自己女儿将来的婚配,也得拼着给她说个好人家。年前保龄侯夫人还来与贾母商议过,说是定了卫家的二公子卫若兰,想趁着上皇还在,就定下来,免得因国孝耽误了。贾母素喜湘云的豪爽大方、娇憨可人,颇有些不舍——在她心里,自然是外孙女黛玉最配她的宝贝疙瘩的,只是黛玉如今有了族姬的名号,又是林家的女儿,这桩亲事眼看着要不成,那么退而求其次,湘云也是她娘家的女孩儿,可怜可爱,出身侯府
  ,也比宝钗更配宝玉,便劝保龄侯夫人再等等,湘云毕竟还小,多看看也来得及。
  保龄侯夫人对自己家这位位高权重、颇有威严的姑老太太也一向敬重,只是叹气道:“老太君有所不知,我们家也就是外人看着风光,说是一门双侯,如今入得越发得少了,老太太为了湘云做活的事骂了我多少回,我何尝不知她辛苦?不瞒你说,我自己同我的女儿难道做得少了?”她一边给贾母看自己手上的茧子一边说,“也只好趁着如今外头看着我家还过得去,给儿女们把事情定下来,是拖不起了!”
  这话倒是戳中了贾母,她不敢明着现在就帮湘云和宝玉定亲,也是为着这个。史家欠国库的银子,贾家难道不欠年初才修了大观园,又是一笔多大的开支,还借了薛家不少呢。薛家自然是巨富,黛玉也有林家几代的积累可做嫁妆,但湘云……宝玉将来不是家里袭爵的那个,他又是富贵日子过惯了的人,做祖母的,可不得为他未来的日子做打算?就是将来她去了,把私房都留给宝玉,他又守得住吗?何况就是再偏心,也不能一点也不想着贾琏、贾兰等,都是自己的孙子、重孙,能真的全给宝玉?但要是湘云也许了人,宫里的娘娘又听她母亲的话,难道以后真让宝玉娶薛家的女儿?毕竟是商贾家的女儿,宝玉若是将来考取了功名,有这个出身的妻子,在同僚里要如何自处——何况宝钗还有个那样的哥哥!宝钗自己是个好丫头,可她那样的哥哥,能惹出多少是非来!因此听薛姨妈提起湘云定亲的事,她也装作不知:“云儿才多大,她家里怎么这般着急呢?我倒是想着,把这些孙儿留在身边,多养两年。”
  王夫人含笑道:“是着急了些。不过,也是现在情况特殊嘛,保龄侯夫人自己的女儿比云丫头小不了一岁,姐姐不定下来,妹妹也不好说亲。”
  宝玉叹气道:“也不知道湘云妹妹以后还能不能常来家里玩了。”
  黛玉听她们说这些,倒也听得出里头的一些机锋,只是兴致不大,看了眼西洋钟,时候不早了,便惦记着林征今天还能不能来接她。
  也是想什么什么就来,她才数了一会儿沙漏,林之孝就匆匆忙忙地来报,说是林将军来了。
  林征也才及冠没两年,如今人人都得称他一声少将军,贾母一边叹着他家人才辈出,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一边赶忙要请他进来。
  黛玉笑道:“我哥哥是外男,不宜见女眷,他来接我家去的,还是我直接去吧。”
  贾母道:“都是自家亲戚,何须生分?”百般不许,命林之孝去请。宝玉亦早听说了这位少年英才,冯紫英说他“一脸凶相”,他便以为是那等可怖之辈,想着林妹妹何等钟灵毓秀之人,怎会有那样的哥哥,待今日一见,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林征身量高挑,虽是寻常打扮,但走路带风,眼神冰冷,一眼便知是刀尖上舔血的人——偏他生得这般英武,细看去,眉目却还有林家人的清俊,便是他一向不喜那些在官场钻营之辈,也得赞一句“林家大哥,果真是好相貌”。
  黛玉已经像一只快活的小鸟一样倚在大哥身侧了,贾母看了林征,也只有喜欢的:“竟不知什么样的水土,养得出这样出彩的人了。”
  林征勉强笑了笑,与贾母行了礼道:“老夫人的德高望重,某本不该失礼,只是家里来了贵客,要见明珠族姬,某少不得要失礼于夫人了。”
  他如今的地位,能被他称作“贵客”的,还能有几位?更何况搬出了黛玉的族姬身份,贾母听了也心惊:“既你们家有客,我也不强留了,改日一定要来家里坐坐。”
  第93章 第93章
  黛玉亦觉得心慌, 跟着林征回去的时候忍不住问:“家里来了客人?”
  林征沉默了一会儿,叹道:“永宁王来了。”
  黛玉倒吸了一口凉气, 问道:“他来做什么呀?”
  “说是公事,还带了三伯父生前的同僚, ”林征扶她上了车, “别怕, 我们都在呢。”
  “我不怕。”永宁王虽位高权重, 却也是公私分明的,黛玉先头遇到过他,说是为公事来的时候, 确实从不说多余的话。他当年应承过要完成林海遗愿,还一个盐政清明, 这几个月, 也似乎在做这件事。她不是要借父亲的光讨什么封赏,但想到当年父亲险些被地头蛇推出去做替死鬼, 家里百年清誉毁于一旦, 就不寒而栗。也因为这个,她对刘遇一直心存好感, 哪怕他“出尔反尔”,她也只惧不厌的。更何况,别的琴、琴谱也罢了, 还有那尊武曲鼎呢。
  才是大年初三,永宁王已经开始办差了,等林征去接黛玉的功夫, 还取了卷宗查看,林滹候在书房,怕那些卷宗机密,也不敢上前,只得挨着他的长随,叫家人准备了茶水瓜果,小心应答着。不多时,林福来报,大爷和玉姑娘回来了,他忙一迭声地叫他们过来。
  黛玉忐忑不安地行了礼,刘遇头也不抬:“看座。”
  这明明是林家,他倒像个主人了。他的长随给黛玉搬了椅子与案台,黛玉正奇怪,刘遇递下两封书信来:“这是林公生前给都察院齐大人的信件,当时齐大人只当普通书信看,如今却发现恐怕另有玄机,按着这个信的说法,林大人手上该有一份他私下摘抄的、他前任于大人任上时真正的账本来的。”
  黛玉被他直截了当的叙述唬了一跳,自贾敏去世后她便来了京里,和父亲只剩书信联系,如今一看那字体,确是林海手书,且用了藏头、化用之法,若非她对父亲极为熟悉,真看不出其中深意——看来这位齐大人也确实是林海信任与深交之人了。
  刘遇看她的表情,便知齐重瑞的猜测不错,为难道:“林大人生前的文稿书信我们都已运到京里来了,若是真有这本账本,它现下所在何处?族姬可知林公有何信赖之所,会让他寄存书册的?比如一些珍贵的字画……”
  “在我这里。”黛玉道。
  林海素来就有记账的习惯,他为人清高自持,不愿占人便宜,人情来往原先都是贾敏负责,一笔一笔都记下来了,防着有什么疏漏。贾敏去后,他也没续弦,自己主持家事,也学着妻子记得工工整整。他去后,这些账本便和他与贾敏那些日常的诗稿文章一起归了黛玉,她细细地通读过,把这么些年林家的交际往来记下来了,却有一本,怎么也看不懂。
  现在她懂了,为什么会有那些陌生的名字,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数额,为什么对一些人只进不出,又对一些人只出不进。
  “你怎么了?”刘遇见她脸色不好,关切地问道。
  “我外租家也有人也在上面。”黛玉苦笑道,她终于明白为何明明林滹和刘遇已经到了苏州,父亲却不交出那本账本了,怪不得父亲那么尊重外祖母,却要在临终前把她托付给别人,不只是她是林家的女孩儿,养在别家有损林家名声,而是因为外祖母家从上到下,乱得不行,什么后路都没了。
  她才同外祖母道了别,这位雍容华贵的老太君如今头上已经尽是白发,她这一辈子,也就期盼着子孙振兴门楣、日后到了地下见到外祖父,能说声不负所托了吧?她知情吗?她知道后果吗?
  黛玉不是没想过不把这本账本交出来,但她买仆人时,见过那些吃不起盐、或者是只能偷偷买粗糙的私盐的穷人的模样,林海曾因自己任盐官时,扬州城里还有那样的“粗脖子”痛哭流涕,然
  而江南官场沉疴深重,又岂是他的过错?既然父亲没有把这本账册销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她,她就不该隐瞒。
  刘遇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族姬高义,我代江南百姓先谢过了。”
  黛玉强忍着泪,亲自去揽月楼取了那本账本,交给了刘遇。她今年认真整理、修订过书册,字迹潦草、受潮之处都做了备注,看起来一目了然。刘遇的手指在那些俊秀的字迹上摩挲了片刻,再看了眼蔫蔫地站着、只怕他一走就要以泪洗面的表妹,叹了口气:“离我应诺之日不远矣。到时,来与妹妹讨杯酒喝?”
  黛玉问:“会有天下无冻死饿死之人之日吗?”她想知道,自己付出这样的“背叛外祖母”的代价,值不值得。
  这天下何其广袤,有爱民如子的清官,也有贪婪无度的恶吏,便是一村一县,看管不到也会有民不聊生的现象。为人君者,只要不是那些昏庸之辈,谁不想国泰民安?就是他贪图享乐的祖父,也不见得希望子民饿死冻死。这个小小的长在后院里娇养的贵女,问出了一个天真的问题,却是在做出了那么难得的决定后问的。
  她当得起春雷琴。
  “到那一日,我与天下人共饮。”刘遇道。
  “到时候我也去喝一杯。”黛玉笑了。她知自己问出了一个幼稚的问题,倒是感激刘遇没有取消她,反认真答了。
  “时候不早,我还有事,先告辞了。”刘遇看了眼天色,“大年初三,本该给舅舅舅母拜年的——”
  林滹忙连声道不敢。
  “事情多,下次再补上。”刘遇敲了敲桌子,“大表哥也要进宫当值了吧,顺便送我去宫里吧,得面见父皇。”
  他忙忙碌碌的,带着那个账本就走了,冬日里天暗得快,此刻屋外的夜色已经深沉了,他裹着火红的披风走在雪地里,步履匆匆,林征紧紧跟着,生怕他脚下打滑摔倒,他却浑不在意,像是走得再快些,一天就能有十三个时辰似的。京里人人都知道他要当太子爷了,但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他在大年初三这样的日子里,还在这般忙碌吧。
  一样的年纪,别家的公子哥儿,还在吃酒玩乐呢。
  黛玉也不知心里是何滋味,她今日经历了太多的变故,若是外祖母在这次盐改中受了牵连,那就是她亲手把证据送上的。前朝的事她从未涉足过,但现下却觉得不寒而栗。她自幼锦衣玉食,吃过的苦无非就是被人说说闲话,可屋外这绵延的、美到惊人、写再多诗歌赞颂都不够的雪,在她不知道的荒山深巷里,冻死过多少人啊。
  我或许做错了事,又或许没做错。她辗转反侧,顾不上去婶子那里回复,自顾自地回院子里睡了,紫鹃等不知发生了什么,只看她脸色不好,也不敢打扰,给她生了火,小心伺候着。
  到下半夜,雪雁烧了水,却听不见姑娘叫,察觉到不对,举着灯来床边看了眼,只见黛玉满脸通红,额上冷汗直流,不觉惊叫一声:“快来人呐,姑娘病了!”
  第94章 第94章
  黛玉这一病, 可把家里人吓坏了。亏得是钱家人已经搬来了,否则大正月的, 就是去延请御医也不大方便,多耽误事儿。钱老太医经验老到, 一眼看出了她是急火攻心, 开了方子。林家自己有药房生意, 立刻配了药, 先把烧退了。
  黛玉退了烧,迷迷糊糊地看见几栀在她屋里,问了一声:“钱妹妹?”
  钱几栀笑吟吟地端着茶水过来:“猜到你现在鼻子不通气, 醒来一准口渴。”黛玉想去接,她也不让:“罢了吧, 你现在身上乏得很, 就着我的手喝吧。”
  黛玉确实一点力气都没有,喝了一盏茶, 润了润喉咙, 方问:“你怎么来了”
  “我也没处去拜年,正月里也无事可做, 爷爷说你这病最忌讳反复发作,拖久了容易留病根,我就来看看你。”几栀给她试了试额头上的温度, 问了声,“你现在还觉得凉么?看你身上出了不少冷汗,不如趁现在屋里热, 换一身衣裳。”
  黛玉本就爱干净,闻言只说好,几栀便叫了锦荷同雪雁进来,把手捂热了给她换衣裳。几栀在帘外拨着碳火,雪雁抱怨着:“太太说,不知道姑娘在为什么着急,又不敢问永宁王,怎么外面的公事,还有要问我们姑娘的呢?”锦荷赶紧给她使眼色,黛玉苦笑了声:“也亏得是问过我了。”她无意向丫头们解释这其中发生的事,也知道是该保密的,因此只道:“罢罢罢,病一场也好,就当还了这么些年了。只是苦了你们跟着我受罪。”
  几栀在外头听着笑道:“不若豁达些,一件事总有两面,一面好的,一面坏的,你想着好的那面,心情也舒畅些。”
  是这个道理,哪里能轻易做到呢?黛玉被扶着躺下来,又恐几栀无聊,对锦荷道:“你去揽月楼,拿我藤编的书箱来给钱姑娘看着玩。”她原先倒是想请几栀去揽月楼里自己挑着书读的,只是经刘遇一事,恐父亲留给自己的书籍里还有别的玄机。虽知几栀绝不是那等随意动别人东西的人,也要小心一些。
  几栀素来羡慕林家藏书丰富,也不客气,待锦荷取了书箱来,便坐在黛玉床边,一边翻阅一边同她小声说话。黛玉脑袋仍有些昏沉,听着规律的翻书声,渐渐又睡去了。
  几栀便命人把灯吹暗些,又给她号了一回脉,出来对正在熬药的紫鹃道:“你可不必哭了,你家姑娘好好休息几天就没事了。”紫鹃喜出望外:“钱姑娘说真的?”
  “骗你作甚。”几栀打开盖子闻了闻,“可以了,林姐姐烧已经退了,今晚再巩固一下,到明天就要换一种药了。屋里还是要透气,只是小心别让她吹着风。”
  紫鹃连声应了,又道:“亏得是有你们在,我们姑娘常有头痛发热的,以前在姑娘的外祖家,一直是请的太医院的王老太医看,就是他也难请,时常只能请另一个小王太医来看,也要等着。”
  “王老太医医术不错的,不过他年纪也大了,他徒弟接他的班,就不太行了。”钱几栀笑了笑,“王老太医现在大多只在宫里当值,外头人除非面子大,等闲请不动他了。”太医院里其实资历老的太医,最后都会这样,钱老太医就有少说十年没出去看过病了。不过荣国府好歹也是贾贵妃的娘家,从王老太医到小王太医,这降得有些狠啊。吴贵妃娘家要是去太医院请人,王老太医敢不去么?到底看人下碟,全靠宫里娘娘的地位罢了。贾贵妃去年回家省亲不是排在贵妃里第一个?听说为着这个,吴贵妃很是伤心难过,莫非后来竟倒过来了?不过仔细想想,贾贵妃进宫十年了,也没一级一级地升上去,直接封的贵妃,虽则看起来恩宠甚重,可到底底气不足,何况吴贵妃还有四皇子傍身呢。
  这些宫闱秘辛,也不能与人议论的,她只道:“也亏得是你们家自己有药铺
  ,这几天的药,有几味还不容易买。”
  “秋冬本来就容易生病。”紫鹃只觉得庆幸。若是没有钱老太医在,黛玉这病拖个两天,要是真拖出病根来,她怎么哭都无济于事了。见几栀手上抱着书,便笑道,“钱姑娘跟我说话,别耽误了你做功课。”
  “没事,我翻着玩玩,挺有意思的。”几栀道,“我祖母说,难得过年,让我歇歇,祖父便给我的功课停了两天。想不到林姐姐这里竟有这样的书,是我小觑她的收藏了。”